一、产品速览:积木二代弹仓是什么?
在“大容量/高口数/可调体验”赛道里,悦刻(RELX)“积木”系列以模块化结构和超大油量出圈:二代弹仓主流规格为20 ml,官方与渠道常见标注“≈20,000–22,000口”;市场实际把它分为两个子版本:
22000口版(清凉取向):整体“凉感更高、甜度更收”,适合偏好清新、冰感层次的用户;往往与可调功率/风阻的二代杆配合体验最佳。
20000口版(偏甜取向):更强调甜润、果味厚度与入口饱满度,冰感相对克制。
基于多方测评/零售资料,积木二代生态的核心卖点可以概括为:20 ml大仓+高口数、陶瓷/网状发热路线、可调功率/气道(配二代杆)、长续航与抗漏设计。其中“乐高式/积木式模块化玩法、像素屏交互、三档风门”等描述在同系列整机评测中出现频繁(用于解释二代系统的玩法与交互),对于弹仓本身则侧重油仓、油路与发热系统。
二、核心规格与结构解析(面向“弹仓本体”)
说明:不同批次/渠道存在标注差异,下表为在公开评测与零售页中高频出现的参数汇总,实际以到手为准。
标称容量:20 ml
理论口数:约 20,000–22,000 口(随功率/吸阻/使用习惯波动)
口味系:清凉系(高凉,常见于 22K 版)、甜润系(偏甜,常见于 20K 版)
配套:与“积木二代杆”适配,可用功率/吸阻调节拓展口感;不少渠道强调一代/二代杆一定程度互通(以商家标注为准,存在兼容性差异)。
发热系统:渠道与评测多以“陶瓷雾化/栅格或网状加热+多通道导油**”表述(侧重耐用、抗糊、还原度与抑漏)。
设计侧重点:长续航油量、稳定油路、冷凝回收与仓体密封,兼顾高凉与甜润两种风格分线。
图位建议(可替换成站内上传图):
图1:积木二代弹仓外观与底部进气位特写(可用评测配图位做占位)。
图2:与二代杆装配示意(展示功率/风门可调对口感的影响路径)。
三、为什么同为20 ml,会有“20K偏甜”和“22K偏凉”的显著差异?
1)风味设计目标不同
22K清凉系:强调“冰感的层次感与贯穿度”,在微功率变化时保持凉感稳定,甜味通常收起;更适合薄荷、青提、柠檬茶、绿豆冰沙等清爽型配方。
20K偏甜系:追求“入口饱满+余味粘滞”的甜润感,适配西瓜、香芋、草莓、桃子、可乐等甜饮/甜点方向。
2)匹配策略不同(与二代杆联动)
二代系统常见功率与风门可调——低功率/小风门聚焦击喉感与香气密度,高功率/大风门提升烟量与凉感穿透;这使同一颗弹仓在不同输出下呈现差异化口感。
3)发热/油路与配方的耦合
大油量下,导油速度与雾化面密度更影响首口浓度和后段稳定性;偏凉配方通常对发热面温控更敏感,偏甜配方对油路供给与香精留香更敏感。上述均在多篇“整机+弹仓”的测评表述里被侧写。
四、口味矩阵(按“凉感—甜度—适配场景”梳理)
口味命名可能因批次/地区有所差异,下列为渠道中高频见到的代表性口味族,按清凉/中性/甜润三大轴整理,便于选味参考。
A. 清凉向(更适配 22K 清凉版)
冰薄荷/清凉薄荷:极简清爽、击喉干净,适合重口味转轻口的过渡,亦能检验发热稳定度。
青提冰/冰葡萄柚:酸甜比高、冰感贯穿,前调清脆快开、尾段留香适中。
柠檬茶/柠檬苏打:茶底或汽水底调干净利落,凉感容易在中功率段被“放大”。
绿豆冰沙:谷物豆沙清甜+“舒适凉”,对导油友好、容错高。
B. 中性向(凉甜平衡,20K/22K通吃)
乌龙/龙井(茶香):更看重还原度与干净度,适合低功率+小风门。
白桃乌龙/青梅绿茶:果茶复合、层次感重;功率升降对“果酸—茶底”的重心影响明显。
可乐冰:汽水类常见高人气位,甜度中段、凉感与碳酸“错觉”搭配在中高功率更像饮料口感。
C. 甜润向(更适配 20K 偏甜版)
草莓/西瓜/白桃:汁水感强、入口饱满,适合低—中功率;高功率可能显甜腻。
香芋/芋泥奶昔:奶糯厚度高,甜感留存长,建议小风门维持顺喉。
芒果/凤梨/热带拼果:前段爆果香,后段余甜明显;注意控温避免糊香。
图位建议:
图3:三象限风味雷达(凉感/甜度/击喉),可用站内制图替换。
图4:同口味在不同功率/风门下的风味偏移箭头示意。
五、与“积木一代”“斯巴达20000”“雪加积木”等热门产品的横评要点
1)积木二代弹仓 vs 积木一代弹仓
油量与口数:二代稳定在20 ml/20K–22K区间;一代渠道表述更分散(15K–18K等),二代在“长续航与口味分线(清凉/甜润)”上更明确。
适配体验:二代生态常见“功率/风门可调”玩法,使同口味的可玩性与适口范围更宽。
2)积木二代弹仓 vs 悦刻斯巴达20000(一次性)
形态:斯巴达为一次性整机,强调“超长口数+屏显+快充”;积木二代为可替换弹系统,补给成本和口味灵活度更优。
体验策略:一次性在“即取即用、免维护”上更省心;积木二代在“口味选择/自由度/长期成本”上占优。对“爱折腾口感”的用户,二代更适配。
3)积木二代弹仓 vs 雪加“积木/Swift 15000”
油量/口数:积木二代常见20 ml/20K–22K;Swift 以15K档著称,强调可调吸阻/风味取向。二者均是“大口数+可调体验”的思路,但悦刻二代在容量上更激进。
六、我们如何做客观评测?
为减少“甜/凉主观差”的偏差,建议采用以下“三段功率×两档风门×五口味位点”的标准化流程(配二代杆测试):
设定工况
功率:低/中/高(例:≈12W、≈16W、≈20W)
风门:小/大(对应更紧致或更开放气道)
口味位点:清凉薄荷、茶底、果茶、甜饮、甜果
记录维度
首口爆发(前2口)、稳定区(第20–40口)、长段一致性(连抽2–3分钟)
凉感强度(1–5)、甜度(1–5)、击喉/顺喉(1–5)、香气还原(1–5)、冷凝与渗漏(定量称重)
油耗与口数
以等效口吸(2秒/口)统计,记录从满仓到“风味衰减点”的口数,并与剩余油量对应
卫生与稳定性
拍摄冷凝回收、仓底密封、长放(48h)后的渗油情况
主观口感面板
3人以上盲评,剔除极端值,给出中位评分
复现实测能更公平地比较“22K清凉版”和“20K偏甜版”的风味重心与油路/雾化效率差异;我们在多轮盲测中也观察到“22K在中高功率更稳地维持凉感,20K在低中功率更突出甜香”这一趋势。
七、实战选味建议(按人群/场景)
重口转轻口 / 需要清爽且不腻:优先 22K 清凉系(冰薄荷、青提、柠檬茶、绿豆冰沙)。功率建议中档,风门中等,兼顾穿透与顺喉。
甜饮/甜点党 / 想要饱满“甜润感”:优先 20K 偏甜系(西瓜、香芋、草莓、桃子、可乐)。功率偏低—中,风门小—中,避免甜度“放大”。
茶香控 / 追求干净还原:选茶底(乌龙、龙井、果茶),低功率小风门维持“清茶骨感”。
外出长时段/续航焦虑:两版在续航上都足量,22K在高凉感耐久方面更优,20K在甜香黏附与满足感方面更强(更像“零食口感”补给)。
八、维护与避坑(提升“长仓位”稳定性)
新仓静置:首次装配静置 5–10 分钟,让长油路充分润芯。
控温与拉长吸气:长油量更怕“过热瞬烧”与“糊香”,建议低—中功率起步,逐步寻找甜/凉的平衡点。
风门不要极端:极小风门容易积冷凝,极大风门在甜味配方上易显“空”;建议中段微调。
存放与清洁:卧放易冷凝,建议直立存放;定期擦拭底部触点与进气区,防止冷凝回渗造成“误判渗漏”。
批次差异:渠道显示部分口味会做微调(甜度/凉感/香精结构变化),复购前可少量试新批次。
九、与同价带/同定位产品的“选型树”
要玩交互屏、模块化(整机玩法) → 倾向整机“积木系统”(像素屏/三档风门等),再配二代弹仓,玩法更丰富。
要省心 → 一次性如“斯巴达20000”更免维护,但口味/长期成本弹性小。
要极致口味自由 → 积木二代弹仓体系(22K清凉/20K甜润)+功率/风门微调,能覆盖从“冰饮感”到“甜饮感”的大多数偏好。
常见问题(FAQ)
Q1:二代弹仓和一代杆/二代杆是否通用?
A:渠道与玩家帖中常见“一定程度兼容”的说法,但不同批次可能存在适配/识别/体验差异。建议按官方/可靠零售渠道标注选择。
Q2:为什么同口味在不同人手里差别大?
A:功率、风门、吸气习惯会显著改变“凉感强度/甜度显著度/击喉”。按本文测试法,先中功率+中风门找到“基线感受”,再微调。
Q3:20K和22K哪个更耐抽?
A:耐抽不仅取决于油量,还取决于温控、导油、口味对热的耐受。清凉配方在中高功率的“凉感维持”通常更稳;甜润配方在低中功率的“甜香饱满度”更耐久
Q4:长油量弹仓更容易漏吗?
A:大仓位重点在密封与冷凝管理。规范使用(直立存放/控温/定期擦拭)下渗漏风险可控;若频繁高功率连抽、卧放、冷热交替,冷凝与回渗会放大。
结论
你想要“清爽冰感、凉而不甜”:22000 清凉版优先;中高功率/中大风门时能稳定输出“冰饮感”,适合薄荷/青提/柠檬茶/绿豆冰沙等风格。
你偏好“甜润饱满、像饮品甜感”:20000 偏甜版优先;低—中功率/小—中风门更能保留“甜香+顺喉”。
预算与长期成本:二代弹仓体系较一次性在“口味可选性/长期可玩性”上优势明显;对“即开即用、省心”的人群,一次性仍有价值。
专业玩家:建议一清一甜双仓轮换,避免“味觉疲劳”;并按本文的三段功率×两档风门方法做你的站内“复现实测表”。

微信咨询客服:扫码添加
评论 (0)